2012年5月,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和中国总理李克强在北京宣布启动中欧城市伙伴关系计划,开启了一项前所未有的跨文化、跨区域、跨层级的合作倡议。该计划旨在促进中欧城市之间的对话和合作,共同应对城市化所带来的挑战和机遇,为数亿城市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和发展机会。
十年来,中欧城市伙伴关系计划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双方在可持续发展、城市规划、自然基础设施、绿色交通、清洁能源等多个领域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合作,支持了近400个创新和研究项目,培育了超过80个友好城市对,建立了一个联合创新平台和一个共同资助机制。这些合作不仅有利于提升中欧城市的竞争力和韧性,也有助于促进中欧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为全球城市化问题提供示范和解决方案。
在中欧城市伙伴关系计划框架下,双方制定了一系列具体的目标和指标,以推动中欧城市之间的对话和合作。 到2025年,双方将实现100个中欧友好城市对,每年举办一次中欧城市论坛,建立一个中欧城市可持续发展网络,支持双方城市在气候行动、能源转型、生态保护、数字创新等领域开展合作项目。
十年来,中欧城市伙伴关系计划已经取得了一些具有示范意义的成功案例。 例如,北京和布鲁塞尔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开展了深入合作,共同推进了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教育等领域的创新应用。 上海和米兰在绿色交通领域开展了紧密合作,共同探索了低碳出行、公共自行车、电动汽车等领域的可持续解决方案。 成都和里昂在文化旅游领域开展了广泛合作,共同举办了多项文化艺术、美食节庆、民间交流等活动。
“中欧城市伙伴关系计划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合作倡议,它体现了中欧双方在全球治理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共同承诺和责任。”北京市副市长王宁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北京与布鲁塞尔之间的友好合作为其他中欧城市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范例,我们将继续深化双方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为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居民生活质量做出贡献。”
“中欧城市伙伴关系计划是一项富有远见的合作倡议,它为中欧双方在城市化领域搭建了一个有效的合作平台和机制。”欧盟驻华大使尼古拉斯·查佩尔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欧盟与中国在城市化领域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和互补优势,我们将继续加强双方在气候变化、能源转型、生态保护、数字创新等领域的合作,为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和《巴黎协定》目标做出贡献。”
中欧城市伙伴关系计划不仅有利于提升中欧城市的竞争力和韧性,也有助于促进中欧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 作为全球两大力量、两大市场、两大文明,中欧在全球治理和可持续发展方面有着共同责任和利益。 通过加强城市层面的合作交流,双方可以分享彼此的经验和做法,为全球城市化问题提供示范和解决方案。 同时,双方也可以借助城市伙伴关系计划,为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数字化等新的挑战提供平台和机遇,共同探索绿色、智慧、包容、创新的城市发展模式,共同为中欧人民和全人类创造美好未来。